「本文来源:云南网」
原标题:邵曰武:苦干实干巧干,当好甜蜜产业的“领头羊”
邵曰武,男,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小厂乡大邦幸村大邦幸一组党支部的党员,外号“甘蔗大王”。他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带领群众发展种养项目,传授种养殖技术,身体力行感染群众摈弃“等、靠、要”的思想,带村民致富奔小康。邵曰武说:“我没有做生意的头脑,也没有其他致富的新路子,但是我相信只要认准方向,苦干实干,幸福的日子会到来的。作为党员,也要尽自己的力气为群众干点事情。”
勇做“逆行者”带领群众种甘蔗
甘蔗是梁河县财政增税、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传统农作物,也是大邦幸村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近几年,由于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产业争地、争效明显,群众对甘蔗种植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再种植。面对冬春甘蔗的种植任务和群众响应不高的矛盾,邵曰武表现出一名党员的觉悟和担当,勇做“逆行者”,年新种甘蔗亩,-榨季近亩甘蔗入榨,年产量吨,产值万元,成立的梁河县丰源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辐射全村甘蔗种植户和脱贫户,他承包种植的甘蔗遍布小厂、河西、九保的田间地头。邵曰武说:“总要有人领着干,我是党员,又懂甘蔗种植技术,学党史,做实事,我也想为家乡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只要有人敢带头干,我们也不怕,甘蔗产业有政府和龙头企业的支持,我们很放心”小厂村上中山组尹能华和杨荣顺说道。在邵曰武的示范带动下,尹能华和杨荣顺也毅然决然的加入到了甘蔗种植的队伍中。通过承包土地种植甘蔗,年每户均新种甘蔗亩左右。尹能华-榨季有80亩甘蔗入榨,年产量达吨,产值22万元左右;杨荣顺-榨季有90亩甘蔗入榨,年产量达吨,产值25万元左右。
敢闯“新路子”多头发展产业多
作为党员,邵曰武积极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认真学习党史知识,积极参加各类产业培训。通过接触各项产业培训,邵曰武萌发了在巩固甘蔗种植的基础上,多产业综合发展的想法。经多方实地考察调研,邵曰武今年在大邦幸新种香椿30余亩,明年就可以收获;生姜30余亩,预计产量60余吨,产值60余万元;他还计划在九保承包亩田地种植土豆。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养殖业也齐头并进,邵曰武的养猪厂,生猪存栏余头,肥猪50余头,邵曰武作为党员,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严格遵守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他常说:“农产品的行情、猪肉价格是动态的,我们无法预知市场,但可以一定程度规避风险,多条产业多条路。”
带动“促增收”共同致富奔小康
由于产业多、产业大,种植、管理、收获期都需要大量人力,邵曰武就聘请不能外出务工的脱贫劳动力和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每天都聘请10多人,收获期、农忙期每天有上百人在田间地头忙碌,每天每人80-元,大邦幸村二组的闫信权就常年帮邵曰武管理甘蔗,每年务工收入就有2万多元,成为家里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帮邵曰武管理甘蔗,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照顾家庭,家边活计,赚钱顾家两不误”闫信权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道。像闫信权这样帮邵曰武打工的群众还很多,单大邦幸村就有四五十户人家帮他打工。邵曰武带头发展产业、传授生产技术、带动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他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成为了小厂乡勤劳致富的先进带头人。
这一抹甘蔗地里的党徽红,印照着一颗“我是党员”的淳朴向党心,也是小厂乡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后,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履行党员职责,做致富带头人中的一个缩影。一片片甘蔗地黄绿相间、生机盎然,一根根甘蔗笔直浑圆、粗壮挺拔,邵曰武看着眼前大片大片的甘蔗地,笑着说道“明年将会是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