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失地村”到“聚宝盆”云南德宏芒晃村走出致富振兴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赵黎浩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依山傍水的芒市芒晃村呈现出了“心向党、村寨美、村风和村民乐”的美丽景象,该村的村寨建设被称为德宏州乡村振兴的“芒晃样本”。“芒晃”是傣语音译,意为“捧在手心的聚宝盆”,多年来,芒晃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以水稻种植为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土地大量被征收,芒晃村渐渐变为“失地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三分之二的村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地资源,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为了让群众失地不失业,有稳定、可靠的生活保障,芒市镇直面乡村建设问题清单,以芒晃村为试点,以“基础设施好、产业发展强、村风民风正、民族文化优、村寨和谐美”为目标,通过四个“抓”,全面开展“人心”工程,通过乡风文明建设,为农村塑形铸魂,助力乡村振兴。村党支部书记、村长莫俊英带领党员每天坚持为村里打扫卫生,清扫道路、下河除污、清淤沟渠,冲洗厕所,村寨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紧接着,寻找一条长远的产业发展之路成了村民的迫切需要。村民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村民开会讨论,盘活预留用地,采取以土地租赁的方式进行开发,每年租金50万元,走出了一条把资源变资金、把资金变股金、把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模式,壮大了集体经济。村里打造的32间小吃店铺经济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形成村里无懒人、家中无闲人的新风气。莫俊英介绍,村民把传统傣族风貌的房屋出租开发自主创业促发展,仅年租金一项就收入5至8万元,村民开办农家乐的氛围逐步升温,村里现有特色农家乐11户、民宿2户、商铺19户。此外,村民利用居住在城边优势,早出晚归去打工,有的成了水电工程的“抢手货”,有的进城做上了“白领”,有的在工地当上了“技术工”,收入远远高于过去的盘田种地,创造了失地村寨发展经济的“芒晃模式”。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