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台州到中缅边境的里路,这位

20年的春天,一辆从昆明出发的大巴摇摇晃晃地行驶2个小时,开进了云南芒市汽车站,陈探走下车,满眼陌生。在这片中缅边陲温暖而潮湿的土地上,他举目无亲,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过来种石斛。

石斛是传统名贵珍稀药材,铁皮石斛又因功效和营养的全面性而居“中华九大仙草”之首。中国对铁皮石斛的使用和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台州天台县的“赤脚医生”陈立钻开始进行铁皮石斛人工繁育栽培的试验研究,方才开启人工培植铁皮石斛的先河,从而一举洞开了这个价值巨大的产业。浙江也由此成为铁皮石斛消费和加工的最大省份,在浙江省台州市,有相当多的人以此为业。

尽管浙江占据着品牌和销售的先机,但铁皮石斛的最大产地却另有出处。年2月,第六届中国石斛产业发展论坛在德宏芒市召开。会上通报,根据当年调查,全国石斛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万亩左右,其中云南有石斛4万亩,占据半壁江山。

年7月,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统计的数字显示,全国各类石斛种植面积2.56万亩,其中铁皮石斛约7万亩,云南占50%。与此同时,历经多年种植技术改进与市场培育的铁皮石斛开始迎来了售价的集中爆发,因为超高的单亩产值而号称“媲美房地产”。

20年,浙江台州的陈探刚从大学的园林专业毕业,这位与天台县“铁皮石斛之父”同乡同姓的年轻人,此时却并不十分了解铁皮石斛。在社会上迷茫辗转了半年多,陈探仍然在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一次,当他在网上偶然了解到云南德宏州铁皮石斛的相关信息后,陈探的眼睛突然放光。这种与自己专业相符又前景诱人的植物,仿佛为他打开了一个崭新而陌生的世界。关上电脑的陈探仍然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了,拎上包,去德宏!陈探认为这件事片刻都不能等。而迎接他的,是从浙江台州到云南德宏近里路,以及一路辗转火车、汽车的漫漫行程。

现在回想起来,陈探自己也为当初的决定而吃惊。他说,这几年走的弯路,经历的心酸苦楚数都数不清,但他并不后悔,而是感谢命运赐予的这份奇遇。“年轻人嘛,吃点苦并是不坏事。”

陈探回忆说,刚来到德宏时,他几乎毫无头绪。人生地不熟,当地的语言和环境,都需要时间来适应,他也根本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租到适合种植铁皮石斛土地。更重要的是,陈探完全没有种植植铁皮石斛的经验,当时,因为错信了上海一家公司的宣传,他所选用的石斛苗极易生病,最后不得不全部拔掉重新种植,投进去一大笔钱却血本无归。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中缅边境,该州与缅甸有长达多公里的国境线,国境线以南就是赫赫有名的金三角,枪炮声和毒品长期困扰着这片天光水热、四季如夏的土地。而在中国境内,地处和平之境的云南德宏州却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热带植物的宝库,也成为喜湿喜热的铁皮石斛最为适宜的生长之所。

陈探介绍说,云南之所以能成为铁皮石斛的最大产地,主要是依托于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优势。首先,在云南种植铁皮石斛,采收周期短,将组培苗移栽后约8个月就可以采收,而在浙江、广州、广西一带则需要两年半以上才能采收。

其次,云南的自然灾害较少,比如德宏、文山、普洱、龙陵等地种植铁皮石斛,仅需简易的遮阴网即可。但在国内其他地区则需要标准化的大棚,用以防风霜雨雪等灾害,与云南种植铁皮石斛相比投资大、周期长。

年,在云南德宏摸爬滚打、几经过曲折之后,陈探的铁皮石斛事业逐步走上正轨。通过当地人介绍,他得以在芒市风平镇腊掌村允金村民小组流转到了铁皮石斛的种植基地。

腊掌村允金村民小组是一个傣族聚居为主的山坝结合地区,这里前枕长河、背靠大山的地理环境,在陈探看来是铁皮石斛极佳的种植场所。平坦的田地,便于他搭建大棚,开展铁皮石斛的人工种植;在深山,陈探也积极尝试开辟仿造野生生长环境的天然铁皮石斛种植。

同时,受益于大学的园林专业知识,以及善于钻研、孜孜求教的品格,陈探慢慢崭露头角,成为德宏州铁皮石斛“淘金者”当中新生代的代表。当地铁皮石斛的同行们评价说,陈探在种植管理思路上总是能出新点子,有新办法。

在年初,陈探又为德宏的铁皮石斛种植带来的一个新事物,他的铁皮石斛大棚内矗立起一个叫做『农眼?』智能监测基站的东西,引发了当地同行的围观。据陈探介绍,这套硬件设备联合操作系统,统称为『农眼?』智能监测管理系统,由广州大气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而之所以会引入这套系统,陈探谈到,主要还是目前的铁皮石斛生产管理和品牌化打造仍然面临很多问题,“而这些是整个行业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所不能解决的,必须依靠新的技术手段。”

一直以来,铁皮石斛作为高附加值产业,其种植的信息化水平却仍然比较低。对于种植环境的数据监测,是目前最为迫切也最棘手的问题。陈探说,铁皮石斛的种植需要严格保证湿润度,浇水管理显得尤为关键,以湿度50-70、温度20多度为宜。在常年高温,特别是夏季蒸腾强烈的德宏地区,铁皮石斛的种植工人们,会不间断地去观察土壤的温湿度情况,以便随时打开喷淋系统进行浇水,数据的偏差、管理的复杂性给种植者造成了很大困扰。而使用『农眼?』智能监测管理系统,可智能监测并采集铁皮石斛的土壤、气象数据,工人们只需根据手机显示的土壤温湿度数据,就能执行喷淋系统的开与关。

此外,对于铁皮石斛而言,蜗牛是天敌。如何防治以蜗牛为主的病虫害呢?陈探说,以往,针对喜欢夜间活动的蜗牛,很多种植户和工人需要在夏夜打着手电筒去一只只地抓,“工作量很大,大家不胜其烦,不知道下一波蜗牛虫害什么时候来,这个工作没完没了。”而『农眼?』智能监测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做智能分析,预判何种环境下引发蜗牛爆发,从而提前做出预防措施,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

据了解,『农眼?』目前已经在国内外数百种作物品类中开展应用,但引入铁皮石斛种植却还是首次,陈探为此充满期待。

他对这套系统寄予厚望。除了应用于铁皮石斛的土壤监测与喷淋管理、病虫害防治之外,陈探还希望将『农眼?』的风速风向监测与种植大棚的通风设备联动,形成完整的智能化温室大棚系统;并依靠智能监控摄像头开展防盗与雇工管理。而他最大的期待还是在于市场终端,通过该系统,建立起全程可视化溯源体系,打造铁皮石斛品牌。

如今,随着铁皮石斛行情大涨,正在吸引着全国各地大批的跟风种植者,流通于市场上铁皮石斛品质也大都参差不齐。而种植与销售环节的信息缺失,直接造成了铁皮石斛收购价格被压低。种植者如何对接到优质的销售渠道;销售商如何找到寻找到优质的铁皮石斛,成为难题。

这样的背景下,云南德宏当地成立“德宏州石斛产业协会”,这一平台通过对接石斛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商、采购商、加工商与销售商,形成了区域石斛产业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关系。而在协会之中,陈探与作为副会长单位的长沙斛湘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凭借的高度认可,双方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斛湘缘”目前已经在湖南长沙等中南地区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品牌实力,通过线上微商城与中粮食品体验店爱沃德,搭建起“电商+线下直营”的铁皮石斛立体销售网络。斛湘缘总经理张珂介绍说,“铁皮石斛如今越来越受到都市群体的欢迎,在北上广深及港澳的市场空间巨大。”同时,随着消费渠道的下沉,铁皮石斛也正逐步深入二三线城市,“二线处于市场培养期,三线城市处于了解期。”

张珂表示,“铁皮石斛从中高端领域加速进入普通消费市场将成为趋势,也将进一步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在市场推广方面,“斛湘缘”也正不断创新铁皮石斛的食用方法,比如针对鲜品开发鲜榨果汁等。而在营销创新的背后,张珂认为,高品质的铁皮石斛原料仍然是市场所稀缺。

“行业需要品质背书、品牌信任,也需要形成差异化竞争”,而陈探的铁皮石斛采取智能化的种植手段、全程溯源方式,可以帮助消费者通过溯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ingxinxiw.com/afhpz/4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