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链接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7月5日通报,4日0时至24时,云南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3例(中国籍2例,缅甸籍1例),新增的3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瑞丽市全员核酸检测中发现。瑞丽市的疫情状况,起起伏伏,明了但又糊涂,症结在于边境线上充满着未知数!
交通因素
经过对瑞丽市地理环境的详细分析,我们不难判定病毒携带者如何入境:他们应该有涉及公路及水路等运输方式,从缅甸南坎与我国弄岛(国界管理薄弱处)入境。
为何采取这样的方式入境,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五大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去分析。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日趋先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种类齐全,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写成了高速度、网络化(以及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
瑞丽,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克钦邦、掸邦)接壤,山水相连。结合地图及实际情况,来往中外可以采取除管道外的任一交通运输方式,但事实上航空运输可以排除(灵活性较差,即降落点过少且集中,再加上运价昂贵,监测点过多,难以避开中方的检测)。
行船,通过水运入境如何?瑞丽与缅甸多界河(江),水运似乎可行。但是水运目标大且航速慢,特别容易被发现。如果直接船舶横渡、摆渡过河及泅渡均风险太大,容易被发现(界河之上游水,军政民都较为敏感)。
铁路运输方式则基本可以排除,我国瑞丽境内有火车站、火车,但不与缅甸相通。“不速之客”的主要运输方法应该是公路运输方式(有蛇头或亲友接应),这是最简单、灵活且实际的运输方式。
其实中缅边界的错综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为这样的“访亲问友”提供了条件。清末(年),中英(当时缅甸为英国殖民地)签订中缅边界条约,以南宛(畹)河和瑞丽江为中缅界。事实上,如今的国界并未完全依据山川形便的原则,故而导致两国土地在江河两岸犬牙差互,错综复杂。
诸如,中国瑞丽市区位于瑞丽江西岸,而瑞丽(姐告)口岸却跨江到了东岸,与缅甸(掸邦)的木姐连为一体;瑞丽市区往西南方向的划界,中缅大部分界线远离江河,缅甸跨据西岸,与中国的村寨合二为一。
人口迁移
缅甸籍人员为什么冒着风险要入境?一是本身中缅边境地区人员流动频繁,民族关系、血缘关系复杂,来来往往是常态;二是根据人口流动(迁徙)的规律,受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出现人口迁移。
历史上,中缅两国渊源较深,且多处国土归属不定,不仅造成了两国部分民族相同,而且我国的汉族也有跨境而居(与明末和民国末年等历史有关)的。中缅边民,同宗同源、语言相通,往来频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境内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相反缅甸则是一片萧条、局势动荡,出于经济、政治因素等原因,缅甸人入境打工较多。由于中缅边境的地方武装力量与(中国)云南边民关系密切,且(诸如玉石等)资源丰富,中国人出境设厂较多。
地理常客
在多次爆发疫情前,瑞丽只是中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城镇,除了当地作为口岸进行边境贸易之外,只有两种情况常出现在地理试卷上:一是瑞丽被誉为东方珠宝城,当地是世界知名的翡翠玉石加工及集散地;二是瑞丽是中缅油气通道的入境点,作为能源运输大通道里的国内第一站,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东方玉石
翡翠玉的形成,与当地所在的地理环境有关。中缅横断山区一带,属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常年受板块的挤压碰撞作用,地层多裂隙,岩浆(岩)在低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翡翠玉石。
翡翠主产区为缅甸(中缅边境),上等翡翠产在瑞丽市以西的缅甸伊洛瓦底江支流雾露河一带。在雾露河(亦称“乌尤河”)上游两岸多有富含玉石的沉积层及原生矿床,分布在第四纪沉积层底部及现代河床沉积层之中。
旧时,开采玉石多采用露天开采,除了技术原因外,主要是因为河床部分的确有大量玉石堆积。论其原委,主要是(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夏半年(或称雨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较多;冬半年(旱季),河流水位下降(枯水期),玉石出露,将雾露河主河道拦截改道,然后在河床开采。
旧式开采方式,简单便捷,但开采量小且受时间(气候)限制(雨季来临,河水暴涨,开采期短),故而经济效益较低。如今,中缅矿主多在雾露河边建立矿井,以坑采方式进行开采,这样一年四季都可开采。
但是,缅甸的翡翠开采极为困难:山脉众多,原料开采难度大;地势起伏大,原料运输不便;原始森林,生态环境恶劣;经济比较落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国内政局不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及开矿等。
缅甸开采玉石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般对于社会经济都是起到推动作用,诸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等。但是对于自然环境却多是破坏,诸如破坏河道和山体,滑坡、泥石流多发,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也是缅甸近年来调整翡翠玉石出口政策的原因之一。
油气管道
近年来,我国布局了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分别是中俄原油管道(东北)、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北)、中缅油气管道(西南陆上)和海上通道(经马六甲海峡,西南海上)。云南瑞丽市作为西南一大门户,就承担了西南路上油气通道入境的责任和任务。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实现,有利于实现我国油气进口渠道多元化,保障本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中缅油气管道的设计、建设,虽然一波三折,但是对中缅却是互利共赢的事。对于缅甸一方而言:
一者可以带动当地石化工业的发展,满足国内对能源的需求;二者带动管道沿线的经济发展,拉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加收入等);三者属于后期影响,缅甸经济腾飞(缅甸属于世界上知名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则会促进缅甸国内经济向荣、社会安定,也会带动缅甸与其他国家(特别是邻国)的经贸合作。
中国一方而言:
一者填补云南成品油生产空白,也将拉动云南的石化产业发展;二者推进云南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三者促进边疆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经济社会进步,保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四者属于后期影响,中国往后还可沿中缅石油管道修建公铁交通线,将皎漂港作为中国出口南亚、西亚(中东)及欧非等地的货物中转站。
典型例题
山东菏泽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中缅油气管道(下图)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工程的修建有利于我国从以下哪些国家进口能源
①伊拉克②利比亚③委内瑞拉④澳大利亚⑤智利
A.①②B.②③C.④⑤D.①⑤
12.下列对于缅甸概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高原为主
B.山河南北纵列分布,河流多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C.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范围广,全年高温多雨
D.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战略位置重要
13.该油气管道建设遇到的自然困难有
①地形崎岖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③深受寒潮影响④冻土广布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解析与答案:
11、A
解答该题,主要是要了解世界地图中各个国家的分布,以及中缅油气通道的油气主要来源地。了解世界地图,这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功,需要课后努力。这里仅把该题的各个国家所处地区标出,以供参考:伊拉克(中东或称西亚)、利比亚(北非)、委内瑞拉(南美东北)、澳大利亚(大洋洲)、智利(南美西南)。
我国修建中缅油气通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较少对海运的依赖,特别是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油气的来源国并未有大的变化,主要来自北非、中东等油气主产国(原则上,题中各国都盛产油气,但位置与距离不符)。故答案选①、②二项。
12、B
通过所学知识(中国西南及中南半岛区域地理知识),我们可知缅甸北部及东北部靠近中国滇藏地区,地势较高,而南部有沿海平原及伊洛瓦底江(中国境内称“独龙江”)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或称两侧高,中间低。东有掸邦高原、西有若开山脉),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故A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西南有横断山脉,受板块影响,呈南北纵列分布,山高谷深,而缅甸与我国山水相连,地形地势条件相似。故B项正确。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西侧,纬度范围大致为10°N-25°N之间,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多为热带季雨林植被。故C项错误。
缅甸地处亚洲(东南亚),而德雷克位于南极洲与南美洲之间,二者相差“十万八千里”,风马牛不相及。故D项错误。
13、A
结合上题结论,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受板块的挤压碰撞作用影响,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再加上夏半年多降水较多,易出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故①、②二项正确。
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虽说部分区域海拔较高,但不足以形成冻土。其次,该地的北部(东北部)有高大山脉及高原阻挡,寒潮难以侵入,冷空气影响小。故③、④二项错误。
安徽皖江名校联盟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大理至瑞丽铁路(大瑞铁路)全长千米,连接了云南大理和瑞丽两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是云南省“八入滇、四出境”铁路网规划中的重要出境通道之一,建成通车后,大理至瑞丽的时间将由现在约7个小时缩短至约3个小时。大瑞铁路主要经过横断山地区,其中澜沧江大桥全长米,是由大型构件钢结构和外包混凝土结构构成,是大瑞铁路大保(大理-保山)段的“咽喉”工程。
材料二:年6月28日上午,澜沧江大桥(位置见下图)完成混凝土浇筑,实现桥面合龙,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完工。澜沧江大桥位于澜沧江中游,处于高山峡谷中,周围海拔多在米以上,该河段大风日数占全年一半以上。
(1)推断澜沧江大桥最适宜施工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2)说明澜沧江大桥采用大型构件钢结构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4分)
(3)分析澜沧江大桥施工难度大的原因。(6分)
(4)大瑞铁路建成后对云南经济发展积极影响。(4分)
上下滑动查看答案
解析及答案:
(1)解析:
施工季节,需从当地的气候角度出发,再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作答。首先,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国西南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集中于夏秋季),冬季该地虽然低温较少,但又因为太阳高度角小,易天黑(工作时间短),再加上春节年假等假期影响,也不适合施工。相对而言,春季降水少、气温适中,地质灾害少(泥石流、滑坡等),白昼时间较长,适合施工。
答案:
春季(2分)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春季降水少,自然灾害较少,利于建筑相关材料运入(2分);该地地势较高,春季气温适中,适合施工(2分)。
(2)解析:
某工程采取不同寻常的方式方法,肯定是从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保证安全等角度出发。一者,大型构件钢结构在别地生产,现场组装(拼装),可以提高效率,缩短工期(现场山高谷深,施工场地小,难以同时开展多种配件生产);二者,地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风大风急(狭管效应),再加上山地坡度大,如果多采用现场施工的方式,可能会加剧施工风险。如果不同构件不同场地生产,运至现场拼装,则可降低风险(类似火箭的生产与拼装)。此外,本地生产能力落后,难以生产相关配件,更不用说不同大型构件的生产,故而需要从外输入。
答案:
澜沧江大桥工程量较大,不同大型构件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提高效率,缩短工期(2分);(山高谷深坡度大、风大)模块运至现场拼装,降低现场施工风险(2分)。
(3)解析:
某项工程施工难度大,主要从自然条件出发,诸如地形(山高谷深、路窄坡陡)、地质(地质不稳定、多断层地震等)、灾害(多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等角度出发。如果回答该题,则还要考虑桥面高度与大桥跨度等因素。
答案:
路窄、坡陡,大型设备不易运进;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建筑材料运输不便;桥面距江面深度大、两岸坡度较陡且多大风天气,不易施工;大桥跨度大(答出三点得6分)。
(4)解析: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本身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还可以加快带动其他基础设施(电、油、气、水等)的完善、升级与优化。此外,一者有效缩短出现时间和距离(无须绕路,距离短且时间快),减轻运输成本,提高效率;二者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及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
缩短出行时间和距离,减少运输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有利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游客数量,促进旅游业发展(任答两点得4分)。
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三教学质检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图一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二为皎漂港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和缅甸积极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将能源开发作为重点项目。两国还将合作建设皎漂港,港区自然水深24米,可航行、停泊25—30万吨级远洋客货轮船。
(1)简述皎漂港的区位优势。(4分)
(2)从增加能源供应的角度,说明缅甸可供开发的优势气候资源。(5分)
(3)从地形、地质角度说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中面临的困难。(4分)
上下滑动查看答案
解析及答案:
(1)解析:
港口区位因素,主要从水域条件(港口水深、避风条件)、陆域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城市条件(交通设施等基建设施完善、城市客货需求量大)、经济腹地条件(腹地宽广、客货流量大)等角度出发。结合本题,“中国和缅甸积极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将能源开发作为重点项目。两国还将合作建设皎漂港”,所以皎漂港还有政策支持的因素。答案:
有利:海水较深(1分);避风条件好(1分);货运市场需求大(天然气运输市场大)(1分);政策支持(1分)。
(2)解析:
首先,解答该题,不能盲目应答,一是要结合该国实际,二是要符合题目限定的(优势)气候资源。该地地处板块交界处,原则上地热资源丰富,但不属于气候资源,单纯从气候条件出发,该地可以发展太阳能(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冬半年为旱季,雨少晴日多)和风能(受季风影响)。
答案:
太阳能(光能)(1分),纬度低(1分),冬半年多晴天(1分),太阳能(光能)丰富;风能(1分),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影响(1分),风能资源丰富。
(3)解析:
读题、审题,从题目(问题)出发,切勿盲目应答。地形、地质角度,即该地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又临近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
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1分);临近板块交界地区(1分),地质条件复杂(1分);多地质灾害(1分)。
—往期精彩—玩转地理
地球,让我一层一层剥开你的心
生活地理
同志,干了这碗老陈醋
考前每日练
缙云木勺巧天工,山隐于世杳无踪(届)
赏析地理
一东一西,两个“缙云”
诚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