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德宏傣族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

提示:点击上方"美丽德宏"↑免费订阅本刊

12月5日,在古色古香的芒市风平镇佛塔裝房内上演了一场独具特色的演出,傣剧《呼龙传》、"嘎洛勇"傣族孔雀舞以及傣族剪纸悉数登场,小编带大家一起揭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神秘面纱!

傣剧

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及保山市部分傣族聚居区,是德宏州的傣族及与之杂居的德昂族和阿昌族人民极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傣族文化长期积淀的艺术结晶,是饮誉东南亚的一颗艺术明珠。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不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出大量民间傣剧表演组织。新中国建立后,傣剧有了新的发展。

傣剧传统剧目有的源自傣族民间故事、叙事长诗或佛经故事,如《相勐》、《千瓣莲花》、《朗推罕》等;有的翻译移植自汉族剧目,如《庄子试妻》、《甘露寺》、《杨门女将》等。年5月20日,傣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傣族剪纸

傣族剪纸产于云南傣族地区,最早见于一千五百年前,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其最早形式源于傣族祭祀仪式所用的纸幡,后来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充实发展,形成完善的剪纸并被广泛应用于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

在芒市,几乎村村寨寨的傣族村民都能剪纸。剪纸一般用于刺绣样稿、装饰门楣、灯彩、旗幡、供品等。题材大多是花草鸟兽和各种几何形纹。

常见图形既有龙凤、孔雀、大象、狮子、麒麟、马鹿、骏马、游鱼及各种奇兽异鸟,也有糯粘花、荷花、玫瑰花、菊花、茶花、杜鹃等花木,还有亭台楼阁、佛塔寺庙等建筑,形象生动,图案整齐,匀称美观,风格粗犷有力,朴实无华。傣族剪纸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从剪纸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诸方面均折射出傣族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年5月20日,傣族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芒市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称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

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伴光"中。孔雀舞具有维系民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文化认同感的舞蹈。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年5月20日,傣族孔雀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德宏广播电视台

编辑:杨国平夏丽萍

审核:郭晶陈仲全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ingxinxiw.com/afhzp/2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