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云南省地图,最西部的地区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系傣族语,德,意为下方、下游。宏,为南宏的简称,意为怒江。德宏,即为怒江下游的地方。
德宏靠近中缅边境,北部、西部、南部均被缅甸包围,国境线有.8公里。在边境上的三个县市是: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德宏境内最高峰是盈江县北部的大娘山,海拔米。最低海拔是盈江县西部的那邦坝河谷,海拔仅有米。
中缅边境上的支那乡,紧靠德宏最高峰大娘山,是盈江县最北边的一个乡镇。乡内辖5-7号国界碑,有三条边境通道。支那乡到盈江县城的距离,与到缅甸北部最重要的城市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差不多,大约为一百公里。今天,密支那所在的克钦邦还在打仗,大娘山把战火阻隔在山一边,在大娘山另一边的我们可以安心看风景,不能不为我们的“太平盛世”感到幸福。可谓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教胡马度娘山。支那的名字,很容易联系到另一侧的缅甸密支那,虽然它们很近,实际上但并没有直接关系。据支那乡文化站的帕大哥介绍,解放前,支那乡叫姐拿,傣族语,姐,坝子的意思。拿,意为得到、找到。姐拿,意为傣族找到了这个坝子。解放后定地名,误写成支那,延续至今。支那乡居住的民族主要是傣族,还有少部分景颇族、傈僳族和汉族。支那乡,对德宏人来说,也许并不很陌生。对于德宏大部分地区来说,冬天很温暖,甚至很炎热,但地处支那乡的大娘山,冬天可能还飘雪呢。冬天,从火热的家里出发,去大娘山看雪,那是奇妙的体验,欣喜的程度比广州到哈尔滨看雪应该更胜一筹,毕竟广州的冬天也好冷哈。同时,支那乡背靠高耸的大娘山,平均海拔多米,海拔落差有多米。发源于大娘山的支那河,穿过整个支那乡。因为落差大,冬天的温差大、水汽足,极易形成波澜壮阔的云海。支那云海,因此成为德宏风光的一张名片。难忘第一次看支那云海,也许,人生的种种第一次都让人难忘吧。早上七点多,支那乡上一片昏暗,寂静无比。好不容易看到有早点摊档开门,闯入店家,自己张罗,摆好桌椅。米线上桌后,还得在灯光下才勉强看得到碗里的米线。等我吃完,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马上开车到山上的云海观赏点,此时,朝阳早已升起,周围的山峰已金色一片。坝子人家要等到云雾散去,才看得到阳光!难怪早餐时看不清周围,殊不知早已身处云海之下!阳光在云海上闪耀着金色光芒,飞翔在云海上的小鸟叽叽喳喳,云海在你没有察觉时舒展在山头、林间、河流、村庄、甘蔗林,让大地上参照物时隐时现,姿态万千。最爱看在山寨翻滚的云海,让傣族、景颇族人的人间充满诗情画意。而你,站在高处,如闲云野鹤一般超然看待眼前人间,你的心也在飞翔。云海深处,鸡啼犬吠,傣族人们早已开启一天的生活,劈材喂马,躬耕劳作。早起的村民,已经从山上砍材回来,越过了那座让游客流连忘返的粗犷木桥。看客中的恬静世界,却是充满汗水的生活。云海隔出两个世界,一个天上,一个人间。以上照片为知途旅行创始人刘铭初先生近三年在支那乡考察及带队时拍摄。
上午十点,云雾逐渐散去,傣族景颇族人家才隐约显露,那是支那的长长画卷。到最后,一切回到真实世界,关山仍旧雄伟,支那河泛着蓝光在流淌。下山时,回望蜿蜒来时路,就好像做了一场梦。看支那云海,就是梦一场。现实的虚幻,虚幻的现实,交织在平常的冬日,让人无比沉醉。作者简介:
刘铭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