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极具民族特色的珍宝,让

十二芒冷水冲型铜鼓,汉代。出土于广西藤县,直径77厘米,高53.5厘米,重量32.5公斤。鼓面有四只青蛙立体塑像,并有一大一小乘骑塑像。纹饰有阳光照耀、微风吹拂、碧波荡漾、晴空万里、白鹭飞翔、青蛙跳跃、乘骑徐行、飞舟竞渡、聚乐人群等,充满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此铜鼓是已出土文物冷水冲型铜鼓中的上乘之作。

苗族压花牛角形银头饰,清末民初。俗称“银角”,是苗族女子盛装时的一种头饰,用薄厚不一的银片打制而成。最高的银角高、宽可达一米,重约千克,佩戴于头顶,两角高高耸立,形如水牛角。银角间插有压花银扇,上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祥瑞图案,通常与银扇、银牌等其他银饰搭配使用,显得雄壮威武。

景颇族银饰“孔雀衣”,20世纪50年代。征集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银泡为三圈,由里至外逐圈增大,里层银泡直径约2厘米,最外层银泡直径约3厘米。外圈银泡每个上坠有三角型银片打制的银穗,每串分三层,每层分别挂2、4、6个不等的三角型银片。整个上衣几乎被银泡、银链和银穗遮盖,穿上银饰“孔雀衣”,银泡在太阳的照射下银光闪闪,行动起来身动银摇,悦耳动听。

仡佬族傩面具“山王”,清代。傩面具“山王”,源于民间信仰的“山神”“山王菩萨”,传说它是盘古山化身,又被称为“山王天子”。仡佬族崇拜山神,有特定的祭祀山神的节日。

鄂伦春族狍皮手套。该手套拇指与四指分开,四指部分连成一体,按手型呈尖圆状,拇指和四指相对,且在拇指端手心面开一横口。该皮手套选料精良、样式古朴、纹饰拙稚,是鄂伦春族狍皮手套的精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ingxinxiw.com/afhzz/29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