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较为确切。简称子宫肌瘤。
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很多患者无自觉症状,多通过体检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异常、腹部肿块、白带增多、下腹坠胀等表现。
艾灸取穴:
1、阿是穴
瘤体体表左右2个穴位。阿是穴指以压痛点或其他病理反应点作为治疗的穴位。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
2、关元穴
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
3、气海穴
〖取穴方法〗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等。
4、子宫穴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
5、三阴交穴
〖取穴方法〗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疾病〗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6、足三里
小腿前外侧,当犊鼻(膝盖)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6、八髎穴
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治疗方法:
肠胃不好加灸足三里,以局部有温热舒适的感觉为度,腹部每穴15-20分钟,足部每穴10-15分钟,7-10日一个疗程,中间休息2-3天,经期停。
注意事项:
防止过度疲劳,经期尤其需要注意休息。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品。确诊为子宫肌瘤后,医院检查1次。如肌瘤增大缓慢或未曾增大,可半年复查1次;如增大明显,则应考虑手术治疗,以免严重出血或压迫腹腔脏器。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