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万物有灵的自然生态观民族时报

陕西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z-aj.com/shenghuo/20221003/3595.html

陇川县景颇园内的目瑙示栋

陇川县景颇族村寨附近的树林

景颇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历史传说和汉文典籍记载,景颇族的来源与古代青藏高原上的氐羌人有关。景颇族是云南省特有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陇川、芒市、瑞丽、梁河等县(市),还有部分分布在其他地区。

景颇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德宏州境内的景颇族主要居住在海拔-米的山区,气候条件良好,雨水充沛。景颇族群众生活的山区到处覆盖着绿色植被,种类丰富。即便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景颇族也长期经历着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在这片土地上世代居住的景颇族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

自然观:“万物有灵”

自然观主要指的是人们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识。人们怎样认识周围的环境,就会形成对待自然的方式。景颇族对自然的认识,深刻体现在景颇族的传统文化体系中。

“万物有灵”是景颇族的传统信仰中的重要思想,是景颇族先民对自然界认识的集中体现。在自然科学尚不发达的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较为懵懂,对各种自然现象难以给出合理的解释,因而对神秘的自然抱以敬畏的态度,由此形成了景颇族先民对自然界的朴素认识。在“万物有灵”的认识下,人们相信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树木等都具有生命和灵魂。

“万物有灵”既是景颇族先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识,也体现了景颇族先民与自然相处方式的重要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人们作用于周围自然环境的行为方式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客观上降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扰动,因而能够实现对自然生态的保护。

目瑙纵歌节与生命观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景颇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目瑙纵歌本身及其相关的文化要素集中体现了景颇族传统文化。传统的目瑙纵歌本身蕴含着人们对周围自然环境变化和未知灾害的认识,是景颇族祭祀活动中级别最高的祭典。现今,目瑙纵歌节已经成为景颇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其间深刻蕴含着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富足、民族团结等文化内涵。

目瑙纵歌的起源在景颇族创世纪神话《目瑙斋瓦》中有记载:相传最早时候只有太阳宫的女儿们会跳目瑙纵歌,鸟类也从天上学会了目瑙纵歌,景颇族人民在鸟类那里学会了跳目瑙纵歌。第一次跳过目瑙纵歌后,景颇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从此,景颇族人民开始不定时,因不同的需求而举行目瑙纵歌节,人们或为祈求富裕生活,或为祈求神灵保佑免于疾病,或庆祝战争胜利等等。现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目瑙纵歌节的意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演变成了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传统节日。但无论是作为祭典的目瑙纵歌,还是作为盛大节日的目瑙纵歌,其间均深刻体现着景颇族人民灾害预防、灾害应对的思想。

目瑙示栋是目瑙纵歌节的重要标志,一般竖立在目瑙纵歌舞场中央,是举行目瑙纵歌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景颇族人民心目中最崇敬的塔坊。目瑙示栋由四竖二横的长方形木板组成,柱身和底座上绘有丰富多样的元素,这些元素集中体现了景颇族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目瑙示栋上有日、月,有线条和图形,也有多种动物元素,这些元素分别排布在示栋的不同位置,蕴含着景颇族对自然和生命的认识。目瑙示栋的四立柱中,中间两根较高的柱为雄柱,两边较矮的柱为雌柱。这一高一低的设计也是景颇族阴阳分明的二元哲学观的一种体现。雄柱的顶端绘制太阳,雌柱的顶端绘有月亮。柱身的图案为不同形制的线条,主要有螺旋蕨形线条、菱形线和弧线相交形线条、“折线”式线条等。这些线条代表的是景颇族的祖先从北到南的迁徙路线,也是目瑙纵歌舞队的线路图谱。示栋下部的二横梁上绘制了丰富的元素,是景颇族对生命认识的体现。乳房图案是景颇族对母性生殖的崇拜和认识,也是景颇族对人的身体认识的重要体现。景颇族认为孔雀和犀鸟是吉祥神圣的象征。此外,还有马、狗、猪、牛、羊、鸡等动物的图案,这些动物元素表达了景颇族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期盼。

人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周围自然环境,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自然界的认识,这些认识或以无形的精神存在,或以有形的物质存在,景颇族的传统文化亦如是,不论是传统节日还是诸如目瑙示栋的文化标志,都是景颇族传统文化的体现,集中体现着景颇族对生命和自然的认知。

传统文化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生物物种的减少与生命的自然进化有关,但是人类活动正在加剧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备受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ingxinxiw.com/afhpz/41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