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地区的跨境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跨境民族研究是“八十年代守土固疆和富边强国的意识延伸到全国边境”的产物。云南省是一个民族大省,全省25个少数民族中有15个跨境少数民族,跨境民族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这一研究也起步较早。云南省社科院刘稚的《启示与抉择: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云南对外开放研究》和赵廷光先生主编的《云南跨境民族研究》是这一研究的起步。紧随其后广西及西北跨境民族较多的省份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等民族专业院校及有关研究机构的许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跨境民族研究逐渐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学术领域。

一、跨境民族概念与定义

对居住在不同国家的同一民族的概念命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一般而言现在学术界有三种表述方式即:跨界民族、跨境民族、跨国民族。有人认为这三种表述基本没有较大的区别。一些认为跨界民族更为确切一点,有人则主张跨境民族、跨界民族、跨国民族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用,比如曹兴先生就提出“广义的跨界民族既包括被国家分隔、消极被动跨界而居的民族,也包括主动积极移民跨界而居的民族,前者是国家分隔的产物,后者是移民的产物”,而“跨境民族是从本国迁徙到其他国家境内(而不是边界)的移民形成的民族集团”,可见广义的跨界民族的第二种情况与跨境民族所区别的是否在边界地区聚居,或者一个只在边界地区聚居另一个则不仅在边界也在靠内地区集聚。“跨国民族泛指跨居别国的民族,中间可能相隔一个国家,也可能相隔两个或者数个国家,英文表述为‘InternationalEthnicity’”。而马曼丽教授则认为对这一概念的表述用跨国民族则更为准确,她说:“跨国民族,应属于族际关系与国际关系的民族范畴,因为它是跨居于两个国度以上,又属同源或同一民族的现象。”认为跨境或跨界通常指的是大多数情况下的一个民族分居在国境线的两侧而未能包括那些远隔重洋或遥跨数国的民族,因此她提出了跨国民族的概念。她认为“跨国民族”是对跨居两国或两国以上(无论相邻国两侧的,还是远离边境的)、基本保持原民族认同的、相同渊源的人们群体的指称。因此跨国民族更为准确。而云南大学的方铁先生则主张还是用跨境民族,并提出了狭义跨境民族与亲缘民族的概念“中国的跨境民族大致可分为‘跨境民族’(狭义)与‘亲缘民族’两种基本类型。所谓跨境民族(狭义),指居住在中国和邻国的同一民族,最早居住在同一地区,以后由于迁徙和国界变动等原因分别居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但目前主要分布区域仍然相连或相邻,语言和文化基本相同者,可以称为中国及其邻国的跨境民族。至于亲缘民族则指在中国及邻国的一些具有族源关系,但目前对其是否为同一民族尚有异议的民族群体。这些民族有共同的族源关系,以后因迁徙或国界变动等原因,其中主要的部分逐渐向不同方向发展,并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方先生所指的狭义跨境民族等同于曹兴先生的广义跨界民族,亲缘民族则相当于曹先生的跨境民族或马曼丽教授的跨国民族。

产生如此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首先是对跨境、国界、跨国三个词意思的理解有所不同。当然,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各位先生的学术取径不同所致。民族学和民族史、民族文化研究者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ngyingxinxiw.com/afhzz/2233.html


当前时间: